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蓉油50

来源: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      2022-05-20 15:50:00

1651024137908

概述:

2018年用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蓉A0068”,与恢复系“蓉C3029”配组,组合代号杂1935,经2019年度院组合比较试验,2020、2021年度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参试代号蓉油50)鉴定筛选育成,该组合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双低三系杂交种。品种登记定名蓉油50。

 

品种来源:

A0068×C3029


特性特征:

甘蓝型,子叶长度中到长,幼苗半直立,叶中等绿色,裂片数量中,叶缘缺刻程度弱,叶片长度短到中,叶片宽度窄,叶柄长度长,无刺毛,顶端裂片近圆形,蜡粉少,花瓣浅黄色;花粉量多,果身长度中到长,角果姿态平伸,种子圆形,种皮褐色。


产量表现:

2019-2020年度参加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参试代号蓉油50),9点试验6点增产,平均亩产189.3千克,对照蓉油18平均亩产180.9公斤,蓉油50比对照蓉油18增产4.64%2020-2021年度参加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参试代号蓉油50),9点试验均增产,平均亩产187.4千克,对照蓉油18平均亩产174.6公斤,蓉油50比对照蓉油18增产7.33%。 蓉油50两年18点试验,15点增产,平均亩产188.4千克,对照蓉油18平均亩产177.7公斤, 蓉油50比对照蓉油18增产6.02%。蓉油50平均亩产油量90.22千克,对照德油6号平均亩产油量82.84公斤,产油量比对照蓉油18增加8.91%


生产技术:

1、播种期:育苗移栽920日前后播种,苗龄30天左右宽窄行壮苗移栽。2、密度:移栽密度每亩6500株左右。3、施肥:亩用0.5千克硼砂和50千克过磷酸钙混合作底肥穴施;中等肥力土壤亩用纯氮12.0千克左右,底、追肥比例1:1,多施有机肥。4、病虫害防治:苗、果期药剂防治虫害。


适宜区域:

蓉油50适宜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陕西安康地区冬油菜区秋播种植。

知识产权编号


知识产权情况说明

正在登记中


成果权属类型

独占


产权归属单位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原文链接:蓉油50

 



机构查询
关注我们
平台介绍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合作机构